仪器高度依赖进口,“国货”如何突围

      俗话说的好,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在科学研究领域,科学仪器就好比科学家的“眼睛”。无论是芯片的研发,还是医疗的探索,都离不开科学仪器的支持。科学仪器有多重要呢?中国仪器仪表、计量科教事业的奠基人之一、两院院士王大珩曾说过:“仪器是认识世界的工具...是工业生产的‘倍增器’,是科学研究的‘先行官’,是军事上的‘战斗力’,是现代生活的‘物质法官’。”美国商务部国家标准局更是指出:美国仪器仪表工业总产值,只占其工业总产值的4%,但对其国民经济的影响超过60%。也正因为如此,仪器行业被认为是 “隐性”的军工行业,成为世界各国的必争领域。

      然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表现却有些不尽人意:全球销售收入超15亿美元的厂商全部来自美国,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赛默飞世尔、丹纳赫和安捷伦。即便是在国内市场,也很难看到国产仪器身影,高端仪器基本被国外厂商垄断。石化行业,自动化仪表几乎是“洋装备”的天下,艾默生、西门子、ABB、菲希尔包打天下;医疗设备行业,更是一度被统称为GPS的通用电气、飞利浦、西门子三家巨头所把持。

      2016年,我国仪器仪表进口额为449亿美元,仅次于石油和电子器件;2017年,专业、科学及控制用仪器和装置总金额在“中国进口商品”额中排名第五,并且,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,这种依赖还在持续加大。到了2019年,基础科学仪器进口额竟高达519亿美元。面对这种现状,连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副司长高静海都不得不感叹,在质检系统相对高端的实验室中,9成以上的检测设备都是进口的。

      对进口的依赖也造就了外企在话语权上的垄断。2018年12月,北京大学北京核磁共振中心专门发布公开信,直指国外仪器巨头布鲁克售后服务存在一定问题,宣布终止合作。根源就是布鲁克在核磁共振波谱仪上一家独大。除核磁共振波谱仪外,电镜、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,也存在高度依赖进口的问题。区别只是前者是一家垄断,后面还是有几家外企互相竞争的。

      为什么大家不爱用国产仪器?不好用、认可度低是最常见的理由。众所周知,精密度和稳定性对仪器、尤其是高端仪器来说非常重要。很多仪器的测量,都是以毫升、毫克为单位,测量结果需要精确到小数点后面几位。很多国产仪器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,而这恰恰是致命的。此外国产仪器发展起步晚,总体来看,国内仪器企业数量多、规模小、基础薄,缺少明星企业。

      国产仪器的劣势这么多,难道就只能坐以待毙了吗?当然不是,其实国产仪器也有着自己的优势。比如,由于产品研发、生产、制造都在中国本地,比起那些需要漂洋过海才能拿到手的进口仪器来说,国产仪器在价格和交货周期上有着先天优势;同样,由于零部件和技术资源也是我们自己的,在维修维护的周期和成本上也有着优势。

      国外厂商的仪器往往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生态圈,可能连组建的模块都是定制的,一旦出现损坏,就需要更换整个模块,需要专用的零配件和厂商专门的工程师来维修,整个售后周期极长。但国产仪器就不一样了,从几百块的混匀仪到十几万的电子万能试验机,都能从相关市场甚至网购APP上找到零配件,只要售后市场能跟上,就不用担心耽误实验进度了。

      国产仪器还有一个**优势,那就是,中国人自己生产,因此对中国人的需求把握也往往会优于国外厂商,更适应国情和国内实验室环境。比如一些北欧生产的超低温冰箱,在中国夏天就经常出问题,因为北欧常年温度偏低,他们设计的仪器没有考虑到高温条件下的使用,所以一到夏天,散热一出问题,仪器也会出现问题。而这方面,我们国产的超低温冰箱就要好用太多了,毕竟最懂我们的还是我们自己。

 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       国家也意识到我国仪器行业的困境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科学仪器专项共安排项目达142个。在去年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、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,更是专门提到了要在科学试验用仪器设备上全力攻坚。在2020年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,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,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。仪器开发的外部环境也已经成熟:很多仪器技术原理早已公开,大量的外企专利也已经过期,甚至我们的上下游产业链也培养起来了。现在的仪器研发人员需要专注于设计方案和所需要达到的参数要求,然后将最终设计方案交给专业生产厂商。

仪器广告图5.png

      只要国内的仪器产商不断发展自己的技术,再加上政策和资金的支持,就能够取得长足的进步,当然,这其中也少不了国内用户给予尝试的机会。毕竟只有用户的反馈,才能进一步改良仪器。2021年6月下旬成立的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,就是要把国产仪器用起来,为仪器设备提供验证和评价,为仪器生产厂商提供应用示范场所,反馈使用信息,提升仪器性能指标。“请您多用、狠用,不嫌弃地用我们的国产仪器,多给我们使用反馈,帮我们逐步提升与国际品牌的竞争力。”当时在成立仪式上,面对台下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与潜在用户,仪器行业的“老兵”、海能未来技术集团总裁刘文玉恳切地呼吁。

 

免责声明:以上引用观察者网、科工力量和百度百科内容,如有侵权,可以联系删除

2022年8月19日 16:00
浏览量:0
收藏
首页    行业新闻    仪器高度依赖进口,“国货”如何突围